文章

IaaS、PaaS、SaaS:有什麼差別?

雲端運算讓個人與組織能透過網際網路存取與儲存資料,並執行應用程式,而無需依賴實體硬碟或本機伺服器。這種模式透過隨用隨付的方式,提升效率與靈活性,並降低 IT 成本。

這篇文章將說明三種主要的雲端運算服務,並進行比較,協助組織根據自身需求(無論是網站託管、開發應用程式,或是在業務流程中使用第三方應用程式)做出明智的雲端服務採用決策。

什麼是 IaaS、PaaS 和 SaaS?

在考慮 IaaS、PaaS 與 SaaS 時,首先瞭解這三種雲端服務的定義與功能會有所幫助。這些以服務形式提供的雲端運算模型有一個共通點:皆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給使用者使用。

基礎設施即服務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 IaaS)

IaaS 以隨用隨付的方式提供虛擬化運算資源,讓使用者能租用 IT 基礎設施,例如伺服器、作業系統、網路技術、儲存空間與資料中心空間。

這種雲端運算模型讓組織無需投資實體硬體與專屬空間來運作設備,就能存取 IT 基礎設施。

IaaS 提供高度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使團隊能迅速調整資源以因應需求的波動。

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將 IT 管理中的基礎設施部分外包給雲端服務供應商。

平台即服務 (Platform as a Service , PaaS)

PaaS 為開發人員與 IT 部門提供一個可支援應用程式開發週期的架構(例如建置、託管、測試、部署、管理與擴展應用程式)。此服務提供一套開發工具,包括中介軟體、作業系統、儲存空間、網路、資料庫管理系統與視需求提供的開發工具。透過 PaaS,開發人員能專注於應用程式開發本身,而無需管理底層基礎設施所需的時間、成本與複雜性。

PaaS 的一個重要子類型是通訊平台即服務 (Communications Platform as a Service , CPaaS),其設計目的是讓組織能在無需自行建構後端基礎設施與介面的情況下,將即時通訊功能(如訊息傳送、視訊會議與語音通話)整合進應用程式中。CPaaS 解決方案提供開發人員應用程式介面 (API) 與軟體開發套件 (SDK),可將這些通訊功能直接嵌入應用程式與工作流程中。

軟體即服務 (Software as a Service , SaaS)

SaaS 是一種雲端運算方式,透過訂閱制的方式提供線上軟體應用程式。這種模式讓組織無需在個人或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上部署、管理與更新應用程式,因為服務供應商會負責維護應用程式所需的伺服器、資料庫與程式碼。

SaaS 為使用者帶來便利與彈性,並透過多樣化的訂閱方案提供可擴展性,以滿足不同使用需求。

IaaS、PaaS 和 SaaS 之間的差別

對 IaaS、PaaS 與 SaaS 等雲端運算模型的評估顯示,它們之間存在多項根本性的差異。每種模型提供不同程度的控制、靈活性與管理,以滿足不同的業務與技術需求。瞭解這些模型之間的差異,對於為特定應用與工作負載選擇合適的雲端服務至關重要。

IaaS、PaaS 和 SaaS 一覽比較

  • IaaS 提供最高層級的控制和靈活性,適合需要自訂基礎設施環境的組織。
  • PaaS 提供一種平衡的解決方案,免除基礎設施管理的負擔,讓使用者能專注於應用程式的開發工作。
  • SaaS 提供的控制最少,但使用者體驗最佳,應用程式可即時使用,幾乎不需設定。

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

概覽:
IaaS 為使用者提供基本的基礎設施要素,包括虛擬伺服器、網路連線、頻寬、IP 位址與負載平衡器等。

控制和靈活性:
IaaS 讓使用者能控制作業系統、儲存空間與已部署的應用程式,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選擇部分網路元件,例如主機防火牆。

管理:
供應商負責管理實體硬體、資料中心設施與虛擬化環境,而使用者則負責管理作業系統 (OS)、儲存空間與已部署的應用程式。

適用情況:
IaaS 為希望從頭開始建立應用程式並最大程度控制環境,或希望將現有應用程式遷移至雲端的組織,提供理想的解決方案。

平台即服務 (PaaS)

概覽:
PaaS 提供一個架構,使團隊能夠開發、執行及管理應用程式(例如開發工具、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業務分析服務),而無需處理底層基礎設施。

控制和靈活性:
PaaS 讓使用者可控制其在平台上執行的應用程式與資料,但對於底層基礎設施、作業系統或中介軟體的控制則較為有限。

管理:
供應商負責管理基礎設施、執行時期、中介軟體、作業系統與虛擬化技術,使開發人員能專注於應用程式的開發與管理。

適用情況:
PaaS 為希望快速建立或部署應用程式的開發人員,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讓他們無需管理伺服器、儲存空間、網路與資料庫等複雜項目。

軟體即服務 (SaaS)

概覽:
SaaS 透過網際網路,以訂閱制的方式提供軟體應用程式的存取權限。

控制和靈活性:
SaaS 為使用者提供的控制權最少。他們可以設定並使用該軟體,但無法控制其基礎設施、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的功能。

管理:
供應商負責管理一切(例如基礎設施、中介軟體、應用程式軟體與應用程式資料),而使用者僅需使用該軟體即可。

適用情況:
SaaS 為需要最少客製化且廣泛用於各個行業的應用程式提供理想的交付模式,例如通訊、協作、專案管理、會計與財務、行銷與銷售、人力資源、文件管理、電子商務和客戶關係管理 (CRM) 工具。

IaaS、PaaS 和 SaaS 的優缺點

IaaS、PaaS 和 SaaS 各有其優缺點,在採用前應審慎評估。從本質上來看,選擇 IaaS、PaaS 或 SaaS 取決於各組織的特定需求、技術能力與策略目標。

IaaS 的優缺點

IaaS 的優點

IaaS 的缺點

– 控制:與 PaaS 和 SaaS 相比,IaaS 提供更多對基礎設施的控制權,因為使用者可以管理其伺服器、儲存設備和網路資源。
– 成本效益:IaaS 提供隨用隨付的方式,依實際使用量計費,降低前期支出。
– 靈活性和可擴展性:IaaS 讓使用者能根據需求迅速擴大或縮減規模,無需投資實體硬體。

– 複雜性:IaaS 需要較高的技術能力來設定與管理 IT 基礎設施,對於沒有專屬 IT 團隊的組織而言,可能並非理想選項。
– 安全責任:IaaS 供應商提供安全的基礎設施,但應用程式與資料的安全則由客戶自行負責。
– 成本變動性:IaaS 在多數情況下具成本效益,但若工作負載變化不定,可能導致成本異動甚至增加。

PaaS 的優缺點

PaaS 的優點

PaaS 的缺點

– 開發工具:PaaS 提供一套開發工具,讓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地建置、測試、部署與更新應用程式。
– 效率:PaaS 簡化了對硬體與軟體層的管理,使開發人員能專注於應用程式的開發本身。
– 可擴展性:PaaS 可輕鬆擴展應用程式,而無需管理底層基礎設施。

– 控制權有限:與 IaaS 相比,PaaS 在底層基礎設施與執行時期環境方面提供的控制權較少。
– 安全性:PaaS 供應商雖然會實作強大的安全措施,但由於平台是共享的架構,仍可能帶來安全漏洞。
– 供應商綁定:在特定 PaaS 平台上建立的應用程式可能需要進行重大修改才能遷移到另一個平台。

SaaS 的優缺點

SaaS 的優點

SaaS 的缺點

– 可近用性:SaaS 應用程式可透過網際網路從任何地點存取,有助於內部與外部使用者進行遠端工作與協作。
– 簡單易用:SaaS 應用程式在訂閱後即可立即使用,幾乎不需要安裝或設定。
– 免維護:SaaS 供應商會負責所有應用程式的維護工作,包括更新和安全性修補程式。

– 資料安全:SaaS 將資料儲存在外部伺服器上,可能會引發資料安全與隱私方面的問題。
– 依賴網際網路連線:應用程式需要持續的網際網路連線才能使用,對於網路連線不穩定的地區來說,這可能是一項限制。
– 自訂性有限:部分 SaaS 應用程式提供自訂功能,但大多數在彈性上仍不如內部自行開發的應用程式。

何時使用 IaaS、PaaS 和 SaaS

IaaS、PaaS 和 SaaS 的用途各不相同,選擇正確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取決於組織的特定需求及其可用資源(例如人員和預算)。

何時使用 IaaS

IaaS 適合以下組織:

  • 需要對 IT 基礎設施擁有完全控制權,例如具有特殊法規或效能需求的情境。
  • 缺乏實體基礎設施,例如新創公司或沒有自有資料中心的企業,為了避免建置實體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
  • 需要為應用程式開發團隊提供測試和開發環境。
  • 需要靈活性和可擴展性,以因應波動的工作負載,並能從 IaaS 資源根據需求快速調整的能力中獲益。
  • 尋求可靠可擴展且有彈性的災難復原解決方案。

IaaS 的使用案例包括:

  • 災難復原和業務連續性
    IaaS 的彈性和可擴展性使其成為災難復原和業務連續性規劃的理想選擇,因為組織可以將資料與應用程式複製到不同地理位置的虛擬伺服器上,確保能夠迅速復原。
  • 高效能運算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HPC)
    對於需要大量運算能力的任務,例如模擬、建模和複雜運算,IaaS 可以按需提供必要的資源,使研究人員與工程師能夠在不需大量資本支出的情況下,存取高效能運算資源。
  • 軟體開發和部署
    IaaS 透過提供可擴展且有彈性的基礎設施,支援軟體開發與部署,使開發人員能夠快速啟動新應用程式,並根據需求調整資源,進而提升開發效率。
  • 測試和開發環境
    IaaS 提供高效率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來建立測試環境,使開發人員能夠根據需求來快速佈署與停用資源,加快應用程式的部署速度並降低成本。
  • 虛擬資料中心
    IaaS 為希望降低傳統實體資料中心營運成本與挑戰的組織,提供虛擬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 Web 託管
    IaaS 提供一個具成本效益且可擴展的環境,用於網站與 Web 應用程式的託管。

何時使用 PaaS

PaaS 適合以下組織和開發人員:

  • 專注於軟體開發,並需要一個具備工具的平台,以簡化應用程式的開發、測試與部署流程,而無需管理底層基礎設施,例如伺服器、儲存空間、網路與資料庫。
  • 需要透過自動化的業務政策,以及必要的工具與管理能力,來簡化開發工作流程。
  • 尋求協作式的工作環境,以支援多位開發人員共同參與的專案,或讓外部合作夥伴能夠存取開發環境的專案(即使團隊分布在全球各地)。
  • 需要將底層基礎設施的管理降到最低,並免除對硬體與軟體層的管理,使其能專注於應用程式層。

PaaS 的使用案例包括:

  • 應用程式開發
    PaaS 在雲端提供全面的開發環境,包含各種工具、程式語言、函數庫與服務,能夠簡化整個開發流程。
  • 商業即時與智能分析
    PaaS 平台通常提供資料分析與處理工具,使組織能夠透過即時資訊的分析獲取洞察,並據以做出資料驅動的決策。
  • 協作專案
    PaaS 透過提供具備存取控制、版本管理與開發工具的共享平台,促進開發團隊之間的協作。
  • 持續整合和持續部署 (Continuous integration and continuous deployment , CI/CD)
    PaaS 透過自動化建置、測試與部署應用程式的流程,支援 CI/CD 實務,確保新的程式碼變更能順利整合並部署到正式環境中。
  •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 IoT) 應用程式
    PaaS 的可擴展性與整合能力常用來管理 IoT 平台所需的後端服務,這些平台需要處理與分析來自 IoT 裝置的大量資料。
  • 快速原型開發
    PaaS 非常適合用於快速原型開發與反覆改進的流程,使開發人員能迅速建立原型來驗證想法並完善功能,而無需因設定與設定開發環境而產生延遲。

何時使用 SaaS

SaaS 適合以下組織和個人:

  • IT 資源有限,或不願意投資 IT 人員進行軟體維護和更新。
  • 需要能隨時隨地存取應用程式,無論是為了遠端工作,還是確保能在多種裝置上使用。
  • 需要快速部署,且應用程式應已預先設定並立即可用,無需硬體安裝或軟體組態。

SaaS 的使用案例包括:

  • 業務管理和生產力
    SaaS 支援文件建立、電子郵件、行事曆排程與團隊溝通。
  • 協作和遠距工作工具
    SaaS 可用於虛擬會議、網路研討會和團隊協作。
  • 客戶關係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CRM)
    SaaS 使組織能夠管理客戶互動、客戶服務、行銷活動和銷售管道。
  • 教育平台和學習管理系統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 , LMS)
    SaaS 可支援線上學習、課程管理以及教育資源的分發。
  • 電子商務平台
    SaaS 可用於建立、管理和擴展線上商店。
  • 財務管理和會計
    透過 SaaS,可管理發票、支出、薪資與報表,同時確保法規遵循並實現即時的財務監控。
  • 醫療保健管理
    電子病歷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 EHR) 系統、遠距醫療平台和病患管理系統,都是 SaaS 可應用的使用案例。
  • 人力資源管理 SaaS 是招募、員工入職、薪資發放、福利管理以及績效評估等方面的理想解決方案。
  • 行銷工具
    SaaS 有助於分析、內容管理、電子郵件行銷以及社群媒體管理。
  • 專案管理和規劃
    許多服務供應商利用 SaaS 來促進專案規劃、進度追蹤與協作。

IaaS、PaaS、SaaS 的比較

IaaS、PaaS 和 SaaS 之間的差異,說明在不同雲端服務模型中,使用者所需承擔的控制權與管理責任程度各有不同。每種模型皆對應特定需求,在使用者控制與操作便利性之間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選擇。

總結來說,IaaS 提供最大的彈性與控制權,適合需求多變且需要高度自訂化的企業。PaaS 最適合希望簡化並加速應用程式開發流程、且無須擔心底層基礎設施的開發人員與公司。而 SaaS 則最為便利,適用於不需繁瑣設定的應用情境,能快速部署、輕鬆存取,但控制權較低、客製化選項也較少。

在 IaaS、PaaS 或 SaaS 之間進行選擇時,需考量技術能力、控制權、自訂需求、預算,以及組織希望自行管理與委外的比例。透過選用合適的雲端服務模型,組織不僅能最佳化營運、降低成本、有效擴展,同時專注於核心競爭力。

日期: 2025年8月18日閱讀時間:4 分鐘
Cloud governance and security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